安全生產事關勞動者生命安全與健康,是經濟建設的保障條件和杜會文明程度的標志。
《安全生產法》已于2002年11月1日正式頒布實施,現在全國上下正在全面推進貫徹落實之中。安全生產治理正在逐步納進法制化軌道,尤其是鍋爐、壓力容器、特種設備的安全治理等國家非常重視,并且都有規范的治理標準——這對鍋爐運行場所鍋爐房的安全運行提供了有力的保證,推進了鍋爐房的安全治理水平。相比之下,對壓縮空氣站的安全治理有所欠缺,并且沒有規范的治理規則,大多是由用戶及企業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安全隱患并逐步體現出來,險情及事故時有發生,對勞動者的生命安全及國家和個人財產造成了很大的威脅。為了人民的生命和財產的安全,確保壓縮空氣設備穩定運行,筆者現就壓縮空氣站可能發生事故的原因及規范安全治理淺談一下自己的觀點。
壓縮空氣站發生事故的現象及原因分析
壓縮空氣站是空氣壓縮機及其附屬設備的安裝運行場所。在壓縮空氣站內發生的事故會涉及到主機及附屬設備的空氣管道,在發生的各類事故中,燃爆事故最為嚴重。此類事
故輕則可以燒毀系統容器部件而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并影響正常的生產經營,重則可以導致機毀人亡甚至站房倒塌殃及四鄰,造成群死群傷的惡性事故。現列舉一些以活塞式空氣壓縮機為主機的各類壓縮空氣站事故,以便進一步分析原因并為以后對壓縮空氣站的規范治理提供基礎。
空氣壓縮機及附屬設備和管道的燃爆事故一般是先燃燒后爆炸,或者只是燃燒不爆炸。假如治理不善,這些事故隨時都可能發生。如在空氣壓縮機運行過程中=級缸發生了燃爆,不但主機被毀,連屋頂也被掀翻;后冷卻囂發生了燃爆,將壓縮空氣站玻璃全部震碎,濃煙滾滾,需消防隊趕赴現場進行撲救;空氣壓縮機與儲氣罐之間壓縮管道發生爆炸,爆炸的碎片擊穿了主機中冷卻器lOmm厚的鋼板,巨大氣流擊碎了壓縮空氣站的玻璃,儲氣罐因變形而報廢;空氣壓縮機與儲氣罐之間的止回閥被炸飛而落到了廠區四周的民房上。通過對以上事故的分析,直接原因都是和燃燒有關,燃爆必須具備可燃物、助燃物、火源和壓力這四個基本條件。
燃燒是一種特殊的還原反應。可燃物是還原劑,助燃物是氧化劑。注進氣缸中的壓縮機油及其空氣壓縮過程中所產生的含有油蒸汽的混合氣體,冷凝油垢、積碳等都是可燃物,發生燃燒時主要的燃物是空氣當中的氧。由于空氣壓縮機壓縮和輸送的介質就是空氣,而且空氣壓力越高單位容積含氧越多,越有助于燃燒,借助于空氣的巨大壓力而發生燃爆。
火源可以是明火、也可以是高溫物體。它可以由熱能、化學能、電能、機械能轉換而來。空氣壓縮過程中所消耗的功,會全部轉變為熱能,它使壓縮空氣的溫度急劇上升,冷卻不好或機械潤滑不好的干摩擦會發熱。空氣壓縮機系統的火源主要是空氣壓縮過程中產生的高溫。
所以,只要空氣壓縮機運行,系統內就會產生壓力并會存在可燃物、助燃物、火源。
那么通過分析導致過熱直至燃燒而引起的燃爆的主要原因就是治理不善。具體體現在以下現幾個方面:
首先,操作工的安全意識淡薄、技術素質較差、違反操作規程、設備的維護保養不到位等,使冷卻水溫升高,空氣壓縮機長期運行,使積碳逐漸增多,長此以往,冷卻效果逐漸下降,壓縮空氣及整個系統的溫度不斷升高,直至系統內的可燃物達到燃點而導致燃爆事故的發生。
其次,安全附件的失靈和操作失誤也會導致燃爆事故的發生。例如,使用汽油等揮發性油類清洗氣缸,其沒有完全揮發時,碰到高溫就有可能發生燃爆;壓力調節器導管堵塞,止回閥、調節器、安全閥、超溫報警器失靈等,使空氣壓縮機超壓、超溫運行引起爆炸事故。
另外,還有系統設計有缺陷或缺少安全附件,而導致燃爆事故的發生。例如,有的空氣壓縮機系統沒有后冷卻裝置,或自制不符合《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的后冷卻器,冷卻水池或冷卻水塔較小,與壓縮機的容量不匹配等,達不到冷卻的效果;有的空氣壓縮機系統缺少超溫報警裝置,或溫度控制點設計安裝不合適,使空氣壓縮機系統超溫運行而引起燃爆事故;有的空氣壓縮機系統的某個單元內不安裝安全閥或安全閥的安全系數過大,使系統超壓運行而導致爆炸事故。
規范壓縮空氣站的治理,有效預防燃爆事故的發生
1.消除源頭隱患
把住源頭關,從源頭上消除事故隱患,這也是抓好壓縮空氣站安全生產的基礎性保障。所以使用空氣壓縮機的單位要按照《壓縮空氣站設計規范》(GT29-90)進行設計、施工,按照《安全生產法》及相關規定進行“三同時”的審批,杜絕源頭安全隱患。
2.果斷貫徹有關法律、法規,確保設備正當使用
按照(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質技監局鍋發[1999]154)和《特種設備安全檢查條例》(國務院令第373號)等規定,對壓力容器及安全附件進行注冊登記,取得質量技
術監視部門頒發的‘壓力容器使用證》及合格證后,方可投入使用、運行,并嚴格遵守壓力容囂及安全附件的定期檢驗制度。
3.配備壓縮空氣站治理職員
按照(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和《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配備專職或兼職壓力容器治理職員,負責壓縮空氣制度的制定、操作職員的培訓教育、現場監視檢查、維修
保養計劃的制定等安全治理工作。
4.制定和完善各項安全治理制度,并做到制度上墻,使壓力容器操作職員做到有章可循,壓縮空氣站的治理制度至少應包括以下內容:
(1)崗位責任制;
(2)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3)巡回檢查制度;
(4)交接班制度;
(5)冷凝油污捧放制度;
(6)設備維修保養制度;
(7)清潔衛生制度:
(8)安全保衛制度。
5.制定完善并認真填寫各項紀錄·壓縮空氣站的記錄至少應包括以下內容,
(1)空氣壓縮機及附屬設備運行記錄:
(2)交接班記錄;
(3)設備檢驗保養記錄;
(4)單位主管領導及壓縮空氣站治理職員檢查記錄;
(5)安全附件技驗、修理和更換記錄;
(6)安全閥定期試驗記錄;
(7)冷凝油污定時捧放記錄;
(8)事故記錄。
B.加強設備的維修與檢查,保證設備正常運行
預防、維修是保證空氣壓縮機正常運行,避免燃爆事故的有效途徑,對氣缸、注油墨、冷卻墨、冷卻塔和水泵等設備要有計劃地實施檢驗和保養。如定期檢查和徹底清除氣缸,冷卻器、管道中的油垢和積碳:定期清除氣缸水套、冷卻器芯中的水垢和冷卻循環水池及管路中的泥垢;定期檢查校驗壓力容器、安全閥、壓力表、溫控汁,保證其靈敏可靠:冷卻囂檢驗后應做水壓試驗等。
要加強日常巡視檢查,及時發現和排除隱患,避免發生過熱。如經常檢查二級捧污閥是否有結焦積碳現象,機器捧水溫度是否明顯降低,冷凝油污捧放管是否通暢等等。要按時捧放冷凝油污,尤其是空氣濕潤或多雨季節,更應加強冷凝油污排放。
7.加強設備隱患的綜合整治,提高設備的安全系數
對設備的隱患要實行技術改造,進行綜合治理。例如,沒有后冷卻器或后冷卻囂不規范的,要購買符合《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要求的后冷卻器規范安裝;對與空氣壓
縮機不匹配的冷卻水或冷卻水池或冷卻塔進行改造;循環冷卻水要進行軟化處理;后冷卻囂沒有示水器的加裝漏斗;沒有超溫報警裝置的進行合理的加裝;設備陳舊且隱患較大的應進行技術更新等等。
8.加強培訓教育,提高職員的技術素質
首先,要加強治理職員對壓縮空氣站安全治理的意識,要像治理鍋爐房一樣治理壓縮空氣站。要規范操作,持證上崗。嚴格執行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及各項規章制度,杜絕人為操作失誤或違章操作的現象,確保空氣壓縮機整個系統安全運行。
其次,對壓縮機空氣站的治理職員的操作職員要定期進行技術培訓和教育,不斷提高職員技術索質,使他們熟知空氣壓縮機的結構、原理和安全操作規程,告知空氣壓縮機系
統事故的危害性,清楚空氣壓縮機系統燃爆事故的原因及預防措施,把握事故的隱患和緊急處理方法等各方面的知識,切實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原則,有效防止空氣壓縮機系統事故的發生。
總之,只要我們真正熟悉空氣壓縮機系統事故的危害性,切實做到重視并不斷完善和規范壓縮空氣站的安全技術治理,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做好預防和隱患整改工作,就會有效的防止空氣壓縮機系統事故的發生。
http://m.prucebear.com 完善和規范空氣壓縮機站的安全技術治理
德蒙空壓機配件網由德蒙(上海)壓縮機械有限公司編輯主辦,總部位于上海,德蒙空壓機配件網擁有全國空壓機配件領域最具完整的電子數據資料庫,眾多品牌的空壓機配件產品,是中國消費者選購空壓機配件產品的重要途徑。
上一條新聞: 安瑞科天然氣壓縮機榮獲安徽省重點新產品證書
下一條新聞: 空氣壓縮機銷售代理商如何突破市場的寒冬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