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分析:今年上半年機械基礎件行業生產運行情況
2011年6月,全國機械基礎件行業產銷增速連續六個月小幅下滑,但仍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出口交貨值較增幅較上月下降明顯。
產銷繼續增長,增速持續下滑
2011年6月,全國機械基礎件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335.74 億元,同比增長27.78%;環比增長11.25%;實現銷售產值1306.86億元,同比增長28.44%;環比增長11.36%。6月產銷率為97.84%,比上月增加了0.1個百分點。
前6個月,全國機械基礎件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6607.11億元,同比增長31.26%;完成銷售產值6452.25億元,同比增長31.77%。產銷率為97.66%。
行業分析來看,1-6月機械基礎件行業下屬9個子行業的工業總產值、工業銷售產值增長都十分迅速,均超過20%的增速,增長速度差別較不大。其中機械零部件加工及液壓,氣壓動力機械及元件制造的增速及金屬密封件制造在40%左右,模具制造增幅最小。
出口交貨值增幅明顯回落
2011年6月,全國機械基礎件行業完成出口交貨值115.76億元,同比增長14.52%,環比增長1.74%。其中液壓和氣壓動力機械及元件制造業,金屬密封件制造業,其它通用零部件制造業,模具制造業同比增長較為明顯達到了30%左右。
2011年1-6月,全國機械基礎件行業累計完成出口交貨值606.99億元,同比增長24.69%。由于宏觀政策措施得力,出口產品結構優化升級,出口地區多元化等因素,共同促進中國貨物出口回升較快。可以說我國基礎件行業出口進入已經“快車道”,但是中國在國際市場將繼續面臨激烈的競爭。
主要產品產量
2011年6月, 機械基礎件行業9種主要產品同比增速均達到兩位數,其中,齒輪的產量比上年同期增長一半,液壓元件增速更是達到了78.63%高居各產品榜首。
1-6月,機械基礎件行業累計產品產量全部實現增長。其中,液壓元件的增長速度明顯高于其它行業將近達到去年同期的兩倍,齒輪產量同比增長也達到了45.09%。隨著市場需求量逐步加大,近年來,我國農業、水利、能源、交通等產業的發展比較快,為此需要大量機械裝備以滿足其發展的需要。隨著工業化和自動化水平的提高,這些裝備需要配套大量的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液壓氣動和密封元件,為工程機械配套、維修用液壓和密封件的市場將面臨大發展的新時期。
現狀問題:機械基礎件產業升級基礎為先
國內機械基礎零部件品種規格繁多,量大面廣,為航空航天、兵器、機械制造、交通運輸、建設工程、冶金礦山、石油化工、電力能源、電子通信、輕工紡織等裝備提供配套,并廣泛應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經過多年發展,我國機械基礎零部件制造業已經形成門類較齊全、規模較大、具有一定競爭力的產業體系。
目前,我國擁有機械基礎零部件規模以上企業8000多家。進入21世紀后,我國機械基礎零部件制造業連續多年保持年均20%以上增速,國內市場占有率65%左右,重大裝備配套水平顯著提高,已成為機電產品出口大戶,緊固件產量居世界第一位,液壓元件、齒輪市場銷售額居世界第二位,軸承和模具銷售額居世界第三位。
近年來我國裝備制造業水平大幅提升,大型成套裝備已能基本滿足國民經濟建設需要,然而基礎零部件卻無法滿足主機配套要求,已成為制約我國重大裝備發展的瓶頸。主要問題表現在:
一是科技創新能力薄弱
我國機械基礎零部件制造業對材料、工藝缺乏系統研究與應用,基礎共性技術研發和實驗投入少且分散,技術基礎薄弱,原創技術和專利產品少,導致產品早期故障率高、使用壽命短、可靠性差,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存在較大差距。
二是產業結構不合理
機械基礎零部件產業市場進入門檻低,有效行業監管和企業自律缺失,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及知名品牌少。中低端基礎零部件產品低價惡性競爭嚴重,高端基礎零部件研發、制造能力嚴重不足。
三是工藝裝備落后
我國機械基礎零部件制造工藝及裝備落后現象長期存在,工藝基礎數據積累不足,過程控制能力和工藝保證能力不均衡,制造技術與檢測手段落后,致使產品的一致性和穩定性不能滿足主機配套需求,嚴重影響了產品制造水平的提升。
四是新產品進入市場難
檢驗認證體系不夠完備,新產品缺乏實驗驗證和應用檢驗,加上用戶和主機企業因受責任風險等因素影響,對使用基礎零部件新產品缺乏信心。同時部分用戶對新產品質量差的慣性思維,增加了新產品進入市場的難度。
目前來看,粗放式制造模式面臨嚴峻的挑戰,精細化、高端化、智能化的多樣需求越來越多,而目前國內仿制之風盛行,自主研發和技術吸收永遠被現實利益所排擠。整個行業處于日本60年代末和韓國80年代末的時點,單單依靠企業的自主意識,或單個企業的研發實力,很難在短時間突破關鍵技術,必須在國家的層面形成較強的意識,以協會為主導,聯合重點企業集中突破(韓國經驗值得借鑒)。
工信部在此時提出基礎零部件產業振興實施方案,對整個行業的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方案中提出3年內使我國機械基礎零部件制造水平得到明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實現較大提升,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局面得到改善,逐步扭轉基礎零部件產業發展嚴重滯后的被動局面。同時強調要突破一批基礎零部件制造關鍵技術,產品技術水平,促成達到21世紀初國際先進水平,研發一批關鍵基礎零部件,掌握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重大裝備基礎零部件配套能力提高到70%以上;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發展一批高附加值產品,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專業化強的基礎零部件企業及知名品牌;加大技術改造支持力度,著重加強工藝裝備及檢測能力建設,創建若干行業技術服務平臺,完善技術創新體系,夯實技術創新基礎。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未來機械基礎件行業各細分行業龍頭企業整合是必然趨勢。因此,必將崛起一些優秀企業,如瑞典SKF、德國博世力士樂、德國Schaeffler、德國ZF、美國Timken、日本NSK、日本NTN等世界級著名基礎件企業。同時,一批機制靈活、具備核心技術的優秀民營企業被看好。
德蒙空壓機配件網由德蒙(上海)壓縮機械有限公司編輯主辦,總部位于上海,德蒙空壓機配件網擁有全國空壓機配件領域最具完整的電子數據資料庫,眾多品牌的空壓機配件產品,是中國消費者選購空壓機配件產品的重要途徑。
上一條新聞: 機械工業2011下半年預計20%左右增長
下一條新聞: 開山集團始終貫徹節能環保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