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走的是一條自主、專業、規;牡缆!眱x征雙環活塞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儀征雙環”)總經理吳映雪這樣向記者闡釋“雙環”發展之路。
積蓄自己的力量
“只有把研發能力塑造好了,客戶才能信任你,給你更多的業務,公司才能更好的發展,才能拿到更多的錢投入,進入一個良性循環。”吳映雪認為,目前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最缺的就是自主研發能力。而技術創新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須走在別人的前面,掌握國際活塞環的發展方向。因此,儀征雙環率先在活塞環行業內建立了第一個發動機臺架試驗室和摩擦、磨損試驗室。
但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并不好做。“前期不僅僅要保證資金的投入,還要培養人才,建立一整套體系,很難!眳怯逞┱f,“但這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是一個必備的東西,只有這樣企業才能走上一個良性的發展軌道!
的確,對于主機廠來講,它要考核的東西實在太多,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去關注活塞環、凸輪軸、氣門、缸套等配附件!叭绻悴考髽I有研發能力,就能加快縮短整個試驗過程,周期可以縮短,我們看到這種趨勢,于是決定建立試驗室!
除此之外,儀征還十分注重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裝備、并在人才培養上加強產學研聯合,積蓄研發能力。對吳映雪來說,這些初期的投入和辛苦并不算什么,重要的
是企業未來的發展。他擔心如果舍不得這個投入,會把企業做小,“做小總是沒有錢的,總是拿不出錢來投入的,長久生存也就成了難題。”
把企業做精
批量化經濟規模向來是零部件企業降低成本的不二法寶。吳映雪向往做大,但步子仍然邁得審慎,“我們要生存,必須做別人不能做的事情,或者把別人能做的事情做得強一些。”
他很清醒地意識到,零部件企業的總量與主機廠、整車廠,甚至國外同行相比,再大也不會很大。因此只能在加強開發和生產能力、提高裝備和管理水平上做文章,并找到一批合適的人,這樣企業才能長久地生存。
并不是大攤子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吳映雪說:“公司要做大,但得首先保證盈利,不盈利,投入也會產生問題,不是長久發展之計。”在做大做強的選擇題面前,他的答案是:先在行業內做強,逐漸擴大規模,再尋找適當的機會向其他方面延伸。
此外,企業進行成組配套生產在國外漸成趨勢,對于國內許多零部件企業來說,這可能是一個契機。然而,吳映雪認為做企業,資源畢竟有限,儀征雙環在現階段做全做大不如做專做強,“還是先把活塞環做好了,再找一個活塞公司,與它形成戰略聯合。”他這樣設計公司的下一步棋。
對于國內內燃機行業主機廠不景氣、零部件企業陷入低迷的現狀,吳映雪十分泰然。他認為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波線,現在只是進入了一個平臺調整期。或者,還是一個機會!爸匾氖且眠@個調整期。前面大家都跑得很累了,現在就是怎樣把自己調整得比別人更好,這是我們目前要做的事情:迎接下一個波鋒!彼诘却。
向外走 向前走
“全國這么多家活塞環配套企業,我們要再擴大市場份額,難度蠻大,競爭也蠻激烈,有可能搞成大家都無法生存,我們的出路就是必須到國外去。”
對于儀征雙環的優勢,吳映雪已然成竹在胸。一是變化多端的中國市場培育了其良好的適應能力;二是國外企業迫于成本壓力,紛紛到第三世界國家尋求更多機會,這為其進入國際買家的全球采購視線提供了機會;三是其已經掌握了國際化生存本領,具備走出國門的生產、研發和設備制造經驗及能力;四是其員工上上下下一條心,有強烈的愿望要做出口,必須做出口。“實際上我們已經在給大宇、小松等小批量供貨了!眳怯逞┱f。
站到更廣闊的舞臺,同時也意味著將要面對更多、更大的風險。吳映雪認為應對能力的高低主要取決于內部管理和產品研發的水平,“如果管理到位,質量穩定,交貨期也能保證,風險基本就小。但如果僅僅是拿到訂單,后續能力跟不上,遲早要被淘汰!痹谒磥,未雨綢繆才是最好的保障措施,“和老外做我們是做得起,賠不起,所以先期盡量把所有問題想周全。”
在采訪的最后,吳映雪告訴記者:“雖然我們是合資公司,但一直在堅持自己的品牌。我們的獨特之處在于,要把中國的精華和世界的精華融為一體,也正在很努力地成為國際化企業,一個植根于中國的國際化企業!
德蒙空壓機配件網由德蒙(上海)壓縮機械有限公司編輯主辦,總部位于上海,德蒙空壓機配件網擁有全國空壓機配件領域最具完整的電子數據資料庫,眾多品牌的空壓機配件產品,是中國消費者選購空壓機配件產品的重要途徑。
上一條新聞: 螺桿式空壓機的選型指南
下一條新聞: 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謹慎執行海外戰略